张某,女,42岁,亲人新丧,悲恸不已,月余来情志不遂,常感烦懑,自觉咽干微痛,哽哽不利,经西医治疗,服用阿莫西林胶囊、北豆根片、冬凌草片等多日,时或有效,不能向愈。经人绍介,遂求治于余,刻诊可见:咽黏膜肥厚增生,咽后壁有颗粒状突起,舌淡苔白,舌质暗红,脉象沉而弦滑。
西医辩病: 急性咽炎。
中医辩证: 喉痹
治则:调畅气机,袪痰利咽,化瘀散结。
处方 : 贝母15g 瓜蒌20.0 陈皮15.0 桔梗20.0
天花粉20.0 茯苓30.0 赤芍 20.0 丹皮15.0
杏仁20.0 半夏10.0 香附25.0 枳壳15.0
郁金25.0 合欢皮20.0
五剂。煎药机煎后打包15袋。每袋250毫升,每日三次,每次一袋,服时
加温。
再诊。五天后来诊,咽己不痛,自感喉咙舒适,但心情不畅时,时有咽部
干燥,间有咳少量粘痰,色白。舌淡苔润,脉象弦滑。
处方: 贝母15g 瓜蒌15.0 桔梗20.0 炙甘草20.0
半夏10.0 陈皮10.0 茯苓25.0 郁金20.0
紫苑20.0 款冬花15.0 杏仁15.0 射干20.0
当归20.0
五剂。煎药机煎后打包15袋。每曰三次,每次一袋(250ml),加热温服。
患者 系本村人,多天之后,街上见面,告知:症状己失,咽喉舒适,一如既往
嘱其忌食辛辣,唯唯诺诺。
按语。丹溪云:气血冲和,百病不生。一有拂郁,诸病生焉。此例,乃因
郁而起,病至咽喉,足厥阴肝经之脉,过于咽,郁而不通,气滞而
为痰,久而为瘀,痰瘀交阻,障碍气机,因之出现上述症状。选方
贝母瓜蒌散加减,颇为合拍。所加之药,符合黄煌教授的“药证”之
说,即有斯证用斯药,药用精专,方证相符,药证相合,故有捷效
,中医自《黄帝内经》始,越二千余年,代代相传,疗效卓著,岂
欺吾辈哉!
(李三科,杨楼镇黎良卫生所临床医生,专业诊疗中医疑难病,辩证精准,用药精专,学验俱丰,临床疗效肯定)
|